凯发一触即发

行业资讯

中国凯发一触即发:乘势十二五新政 全力推进铝精深加工业务

时间:2012 - 03 - 29 字号

  2012年,工信部连续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且都用重点篇幅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产品。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正值“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和国家重点战略项目推进的关键时刻,其体现了国家对工业产业铝加工行业的重视,不仅让政府部门在指导铝行业发展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对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端铝加工业务的企业产生了实质性利好。
 
  铝加工企业亟待升级转型
  高端铝产品作为一种新型轻合金,具有材质轻、可回收、无毒害、寿命长、能效高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新兴材料。
 
  近几年来,我国铝工业,特别是铝加工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显现,铝加工材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初步实现了做大的目标。
 
  资料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铝加工行业基本掌握了高精铝板带箔及大型工业型材生产等先进工艺,高速列车铝材基本实现国产化,逐步改变了高精尖铝材以进口为主的局面,高端铝合金材初步满足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需要。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铝加工行业仍存在“两头弱、中间过”的特点,即高档铝深加工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严重不足。据统计,在我国,高端铝材每年的进口量均在40万吨以上,低端铝材产品大量出口,高端铝材产品则依靠于进口。而进出口铝材产品的价格相差甚远,以2010年为例,国内出口铝材217.6万吨,出口平均价格为3400美元/吨,进口平均价格则达5700美元/吨。为此,国家明确提出,高端铝材销售收入占铝加工销售收入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8%提升到2015年的20%。
 
  事实上,铝制品深加工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铝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瓶颈。上述《规划》提到,中国铝加工企业要从“做大”向“做强”转型,解决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研发实力不强、技术创新薄弱等问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产品,形成进口替代能力,保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精深加工成“十二五”关注重点
  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指交通、建筑、包装、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需要的质量、性能和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的产品,如表面质量、尺寸精度、板型及性能方面达到了较高标准的高精度铝板带箔,较高技术含量的异型材、复合材料以及特种性能的铝合金等。
 
  上述产品是推动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关键。笔者获悉,《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有望近期出台。据媒体报道,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年销售产值达到6万亿元。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五大领域。其体现了我国政府不断提升工业铝型材、铝压延材这一新兴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应用价值。
 
  最近几年,国内掀起了建设铝型材大挤压机热潮,铝压延材项目的建设更是热火朝天。业内人士透露,虽然目前中国计划或在建铝板带箔项目不在少数,但其所需技术与资金门槛较高,不少计划或在建项目尚未落实,即便这些在建项目全部投产也未必能满足市场需求。
 
  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铝压延材总消耗量约1560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800万吨。在全球节能环保及低碳减排的大趋势下,中国市场的消耗量将从2009年的590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1000万吨,2020年时达到1400万吨,占全球消耗量的一半,届时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然而,目前我国铝板带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企业只有5家,铝箔年产能达5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且多数集中于中低端产品。
 
  不过,这一尴尬的局面将被媒体誉为 “国内 "特特大"铝加工工程”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控股有限公司 (下称“中国凯发一触即发”)的300万吨铝压延材项目彻底改变。该项目所规划的产品涉及交通运输、食品包装、国防科技等领域,涵盖现行使用的所有合金系列产品,其中包括轨道、航空等交通运输工具主承力结构用的新型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材料及大尺寸制品。
 
  业内人士称,与工业铝型材相比,向高端铝压延材业务进军将更加考验铝企的扩展能力。中国凯发一触即发的动作进一步显示中国铝精深加工业正步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凯发一触即发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长青表示,“公司现已制定三大发展战略,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工业铝型材全球领先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铝压延材和铝深加工项目。”
 
  作为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2011年,高附加值工业铝型材产品在中国凯发一触即发的整体销售占比为92.5%。同年,由该企业承担的科研课题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验收;城轨及高速轨道客车铝合金产业化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火炬计划证书……这正是国家“铝精深加工重点工程”所倡导的尖端技术。
 
  《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别指出,“十二五”期间,铝产品要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包括航空航天用铝合金中厚板、6系汽车铝合金板、2系铝合金、7系列铝合金、铝锂合金、深冷设备用铝合金板材、高速列车和货运列车用大型铝材、可焊铝合金薄板等精深加工产品。
 
  高端产品助推交通运输轻量化
  可见,交通运输行业是铝精深加工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对于现代运输行业轻量化而言,铝合金材料具有的价值日益凸显。铝所具有的优良特性使其在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不仅能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排放,还能够提速降噪、安全舒适。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到2015年,关键新合金品种开发要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大飞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需求,形成高端铝合金材30万吨的生产能力。未来几年,政府有关部门将大力扶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加快开展航空用高抗损伤容限合金、高强度铝合金品种开发,以及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的工程化技术开发。
 
  当下,“节能”和“环保”与我国轻量化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其催生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和大跨越,尤其是汽车、重卡两大市场对铝的需求量骤增。
 
  奥迪公司最早于1980年在Audi80和Audi100上采用了铝制车门,之后不断扩大应用。1994年,奥迪公司斥资800万欧元建立 “铝材中心”(后被更名为 “奥迪铝材及轻量设计中心”),开发了第一代AudiA8全铝空间框架结构。而今,上海大众等本土汽车品牌也开始采用铝合金材质,涉及汽车门、引擎盖与行李厢等部件。
 
  笔者了解到,虽然汽车的大部分零部件,国内厂家都能自行生产,但是前挡板这一具有超韧性的新材料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旦国内能够生产相关的替代产品,将大大降低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
 
  此外,我国货运挂车社会保有量约300万辆,虽然只占汽车总保有量的3%,但其燃油消耗量却占到汽车总燃油消耗量的25%。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挂车轻量化已成主流,如果我国铝制挂车应用比例达到发达国家70%的同等水平,即210万辆,则年可至少节约燃油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17万吨,为交通运输行业带来2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业内人士评论称:“《规划》的出台,有利于上游新材料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为下游制造业制造更大的利润空间”。